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发布者:国资处发布时间:2021-04-16浏览次数:1263

汤志军  

【摘  要】高校国有资产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其总量大小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综合指标,因此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问题点为切入点,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分析了其对高校国有资产的适用性,并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国有资产管理优化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应有作用,提高资产管理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能力。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科研的发展速度和办学的整体效益。在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管理越发精细化背景下,经过多年的高校治理,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迫切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

一、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点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基本由国家拨款或划拨形成,在使用中保值增值的意识淡化,“重投入、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将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纳入高校岗位职责体系中,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过于简单,大多关注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未能足够重视,专业管理人员更加欠缺,很容易出现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缺乏统一性管理现象。此外,仍缺乏一套针对高校国有资产行之有效的管理法规体系,比如完善的资产绩效评价机制和责任分配制度,资产管理的监管形式也过于简单,疏忽了高校作为投资者应有的投资监督管理责任,在管理职责和范围不明确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流失,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有待完善,资产产权界定不清

高校国有资产一般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以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单位作为划分管理层次的标准,在各自的管理权限内实现职责明确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缺点在于各层管理人员较多,导致分工不明,影响管理效率。随着高校国有资产总额日益庞大,结构日趋复杂,虽出台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仅为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特别对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对外投资等方面,没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管理细则,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尚未形成一个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导致相关国有资产的属性界定不清,收益无法确认。

(三)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资源分配不均衡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已实现信息化管理,但由于高校国有资产基数大,内容繁杂,高校资产、财务等系统未能统一至一个综合平台下,信息未能数据共享,各管理部门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对接,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配置没能从学校全局实时考虑,分配手段也较为单一,资产配置不均衡,缺乏动态监控调整机制。

(四)国有资产管理不当,资产收益分配不合理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扎实,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到位,不规范,导致账目混淆不清,有些资产无账可查、统计不完整,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对外投资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缺失,资产收益分配倾向员工福利和奖金,投入教育事业的部分则严重不足。

二、新公共管理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适用性分析

(一)新公共管理内涵

新公共管理最初发端于英国、美国,随后逐步发展到其他国家,是在进行政府改革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的管理理论,是在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服务理念受到了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公共管理把管理效率、管理成本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点,在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和财政支出,确立了服务意识,引入了竞争机制等等。这样的思维方式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体现在资产管理层面,能够在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服务成本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适用性分析

1.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需求相吻合

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迫切需要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特别是绩效管理和产出控制的理念,以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促使国有资产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新公共管理主张广泛采用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管理模式,这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变革的需求不谋而合。

2.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相吻合

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导向理念与顾客导向理念就是以顾客为中心, 所有的制度和模式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权益。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则侧重于资产管理是否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对服务对象权益的重视,使得新公共服务与高校资产管理在管理理念上达成共识,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用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时,更容易在方针政策制定时达成管理理念的统一,便于管理措施在实际管理中的落实。

3.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相吻合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其强调管理者有承担着追求公共利益的责任。高校国有资产属性也具有公益性以及服务性,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引入到高校资产管理中,会使得资产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时,更加重视管理者的职责,更加重视师生服务满意度。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一)进行职能定位,提升服务理念

高校在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首先要增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其次对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进行梳理,精简部门结构,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能,对资产管理部门中具有交叉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进行归并和大部制建设,重新规范其部门职责,减少职能交叉和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提升管理运作的效率。

(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应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事业为导向,在管理结构、服务流程、行政效率上下功夫。通过调整层级结构、优化服务流程、发挥基层作用等方式,逐步形成多种管理结构并存、服务高效周到、全员积极参与的服务型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三)采用科学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要建立学校层面“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完成对各类资产数量、价值、存放地等相关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实现资产的取得途径、使用情况、计提折旧、当前价值以及最后的处置等多个角度记录资产的全面信息,形成对所有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动态记录和监管,从而为资产的配置、资源的分配、财务预算、管理决策与绩效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将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分工细化等引入资产管理,这对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理念,部门实行竞争上岗,加强管理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融入企业管理的方法,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根据客观实际与管理现状,结合师生员工的管理诉求,通过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实践,不断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充分满足师生的服务需求,提高服务的效率。

四、小结

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正视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发展目标,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研究基点,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国内外高校资产管理的经验,指导改进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注重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构建管理架构,健全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等,这些策略的实施将对提高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国有资产服务满意度,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汤志军.大数据视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高校后勤研究[J].20185):14-16

[2]李玮.统一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D].西安:西北大学论文,2018.

[3]张梦.新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在高校中的应用探究.才智[J].2018(6) :33

[4]赵强,许葵.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浅析.经济师[J].201711:212-213

[5]陈祥南,江瑞忠.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路径探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78):291-293